本文目录
关于鲁迅家庭变故的诗句此女久病不起,算命先生说:病好以后,你将来必定会尊贵于天下算命中孝服是什么意思自嘲①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横眉④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⑤。躲进小楼成一统⑥,管他冬夏与春秋⑦。
注解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3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道:‘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解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②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③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④“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采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⑤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⑥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⑦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典故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将“孺子牛”解释为“小孩子”。
题解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么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已。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凤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翻译
诗的题目叫“自嘲”,离开了“嘲”的艺术特点而直接阐释此诗,那就会让读者把本诗理解成一首豪言壮语式的明志诗。“嘲”的艺术常规武器是反语,这首诗整个来说是说反话。反话自然应做正话解,但首先要从反话来鉴赏,才能领略到鲁迅在本诗中体现的他那种特有的犀利、辛辣、乐观的幽默风格,对人民无限爱对敌人无比憎的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现试用白话直译如下:(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还没有翻身,就已经遇到了困难。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算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的危险。就像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江水吞没。无论凶恶的敌人会对我们怎样,我们都绝不会屈服。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处于反动派的迫害下,我选择了躲避,躲进了小楼,浑然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毛主席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分歧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己,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那么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句表现了鲁迅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创作背景
鲁迅此诗作于一九三二年。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郁达夫请鲁迅吃饭,同席有柳亚子。“闲人”指鲁迅自己。“打油”是鲁迅对自己诗作的谦词。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去赴宴时,郁达夫借此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遂用“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这便是鲁迅创作此诗的由来。后来,毛泽东出于政治的需要,对此诗作了新颖的解释。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也作了转述。我想,在“反右”或“文革”中,谁如果用“小孩子”来喻指“无产阶级”,那肯定是大逆不道的。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相关文章
鲁迅的自嘲 2006年03月16日22:44耿法文化人勇于自嘲,且善于自嘲,是一种大智慧,是内心充满自信的展示。鲁迅先生受到的形形色色的诬陷、攻击或误解可谓多矣,除了必要的回击、答复外,他也曾多次加以自嘲。如他将自己比喻成深夜街头摆着一个地摊的小贩,“所有的无非几个小钉,几个瓦碟”。(《且介亭杂文·序言》)而最能体现鲁迅自嘲风格的,当数他写于1932年的著名的七律《自嘲》。这首诗最早是写赠柳亚子先生的,诗后还有这样的跋语:“达夫赏饮,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鲁迅在诗中幽默地嘲弄自己的命运、遭遇和处境,一如他的杂文风格,嬉笑怒骂,犀利深刻。他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坟·写在〈坟〉后面》)《自嘲》诗中正是这样的意境。鲁迅先生在北京,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北洋军阀政府后台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作斗争,和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不断碰壁,运交“华盖”,他把自己那时代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他后来到了南方,头上的旗帜虽然换成青天白日了,但一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因此他说:“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华盖集续编·小引》)再后来,“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而已集·题辞》)“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既是作者对自己处境自嘲的形象写照,又表现了作者面对种种危难艰险而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和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把握。自嘲不是一味自轻自卑自辱自羞,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人格底线决不能自我动摇、自我诋毁,而是通过自嘲这种特殊的形式,幽默地表现出自己内在的品格和骨气来。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即使在自嘲中也依然不失其傲骨。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就是其风骨的生动体现。“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之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海婴,这并不有损鲁迅的形象。鲁迅十分爱他的儿子海婴,他在1931年4月15日给友人李秉中的信中谈起海婴时说自己“只得加倍服务,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他在写于1932年的另一首《答客诮》诗中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的老朋友许寿裳曾谈到鲁迅《答客诮》一诗说:“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会闹,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救救孩子’,情见乎辞。”因此,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孺子”本意首先即指海婴,以及和海婴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这也符合他多篇文章中反复呼喊的“救救孩子”的题旨。这样理解,才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直接相对应,诗句才有自嘲的意味,更切合题为《自嘲》一诗的意境。当然,对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来说,人们的理解是逐步深化的,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众多纪念文章中许多人引用这一诗句时,不约而同地将“孺子”的认识进一步引伸理解为人民大众。应当说,“孺子”的这一引伸义完全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爱憎分明的战斗精神。这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成了鲁迅的爱与憎的高度概括,焕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座右铭。和鲁迅的自嘲相比,现今的一些文人差矣。一种是自大心态作祟,自封权威,只能自诩自夸,不敢也不会进行自嘲,惟恐有损自己的光辉形象,一旦见到别人批评或嘲讽了几句便雷霆万钧,引发无名火,以为是冒犯权威,必欲将批评者骂倒骂臭置于死地才出心头那口恶气。如近日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某电影名导演的震怒就是例证;另一种文人的所谓自嘲是不惜自辱自羞、自我亵渎,摆出一副无赖泼皮滚刀肉的架势,令人避之不及,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到底,中国的多数文人至今仍在自大与自卑之间徘徊,缺乏真正理性的幽默与自嘲。在这一点上,文化人学学鲁迅的自嘲实在不无教益。
其他
本篇写于1932年10月12日,收入《集外集》前未发表过。
在纷乱的古代王朝,男权至上,女子卑微,但是,也有不少以贤德闻名的皇后。比如:大脚皇后马皇后,再比如:盛唐的长孙皇后。作为当时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皇后这个位子是后宫嫔妃们人人垂涎的,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掌握生杀大权,是至高无上的尊贵。
但是,在这个高位上不被权力迷失的人并不多。皇后们大多一生都在与后宫嫔妃和皇子们斗智斗勇,一生庸庸碌碌,争来争去转头空。所以,能在其位又谋其职,真正母仪天下的皇后实为难得。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需要有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帮他料理好家里事,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笔者今天要说的就是马皇后,但是,不是明朝的马皇后而是东汉的马皇后。
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占领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纷响应。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建武十八年,马援率军到达浪泊,大破反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
建武二十年,马援率部凯旋回京。刘秀赐马援兵车,朝见时位次九卿。
并且,在《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中就曾经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马皇后:“马皇后原是伏波将军的幺女,名讳未知。她的父亲就是当时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为国家立过不少赫赫战功,有着封侯的荣耀。但是,在一次讨伐地方民乱时,因为感染了瘟疫而去世......”
可以说,他的死并没有换来朝廷的抚恤,而是被同路的官僚陷害,家族之人下了大狱。于是,这位本为国捐躯的大将临了被削了爵位,家族上下都被牵连,到了下葬的时候,甚至,连祖坟都进不去。
因为这一连串的变故,马皇后的兄长接连死去,母亲也因为悲伤过度整日恍恍惚惚,不久之后也就撒手人寰了。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马氏仅仅只有十岁,可是,她还是承担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不曾想,这个十岁的姑娘却将家里家外的事情操持的井井有条,让听说的人无比感叹。
马氏曾经久病不起,她奶奶就找人卜卦,那人说:“马氏虽然久病缠身,但是,命里是个大富大贵的。我必将对此女称臣,然而,她虽然尊贵,却少有子息,若是她将来养育别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话,比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强。”
自从家里出了变故,马氏一家失势,就成了大官小官都喜欢欺负的人家。马氏的堂兄实在看不过去,就请旨皇帝,希望皇帝看在马氏一族屡立战功的情分上,让马氏姐妹进入宫里服侍太子刘庄或诸王。刘秀宽和,听闻这些也心生恻隐,就允了马氏入太子宫的建议。
十三岁的马氏由于早年的经历,其行为举止都比较早熟,于是,入宫后的心思手腕都是同龄人不能比的。对上,她尽心侍奉皇后,让未来婆婆对她的印象非常好。对于太子后宫妃子,她也能左右逢源,与她们相处十分融洽。
一时间,功夫做足的马氏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太子也对她喜爱异常。继位之后,她就被封为贵人。后来,马氏的表妹进了宫,生下了儿子刘炟,那时候,入宫多年的马氏还没有儿子,于是,皇帝做主将这个儿子交给马氏抚养。
虽然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马氏在抚养方面尽心尽力,甚至,比生母还要辛苦。好在,刘炟心性纯善,对于马氏对他的抚育之恩也时刻铭记在心,对于马氏也很是孝顺。除此之外,马氏还有着寻常妻子没有的深明大义。
或许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她就经常向皇帝推荐身边的宫女侍寝,若是有后宫的其他女子过来想要觐见皇帝的,她也会代为引荐。对于那些能抓住皇帝的心,让皇帝多次临幸的,她还会给予重赏。做后宫妃子做到这个地步,无论是后宫的其他妃子还是皇帝太后都对她称赞有加。
于是,到了该册立皇后的时候,不等皇帝开口,太后就首先举荐了马氏。皇帝本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就顺水推舟,马氏成功被立为皇后。
之后,身居高位的马氏并没有被这个位子蒙了心,不见飞扬跋扈,反而更加谦逊恭谨,更是十分节俭。每逢初一十五宫女皇子们过来觐见,总会见到皇后一身粗布衣袍,这种节俭成了宫里的一道风景,也让宫中其他嫔妃们感叹不已。
除了宫中事务的操持,马皇后对于皇帝的政务也有一定帮助。每当皇帝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时,他就会向皇后询问意见,而马氏每次都能将事情的利害分析的很是透彻,于是,这些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可是,马氏并没有因为此事趁机参与政事,这也使得皇帝对她十分敬重喜爱。
或许,对于马氏的不善妒我们无法理解,但是,作为皇后,不徇私,不争抢,尽心尽力母仪天下,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品德。并且,马皇后还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公元79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续列女传》称赞她:“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
问题一:算命中的孝服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的亲人在那个时间有可能过世
不过别担心,这种事情谁都说不来的,别太认真。
问题二:算命的说我朋友近期会穿孝服是什么意思穿孝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现今的国人汉语水评都不及老外,悲哀呀!!
问题三:算命的说我家今年有孝服服是什么意思?工薪人士2015年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应积极与同事合作,群策群力,自能解决难题,不过与上司关系欠佳,进谏之言必须谨慎,否则易遭迁怒,有误前程;营商投资者业绩上半年较差,但下半年转佳,若有扩展计划,宜在农历九月后实行,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必将事半功倍;青年人2015年学业甚佳,若有艺术天份,更不应埋没,努力进修,大利前途。
问题四:算命中有喜但防孝服加身是什么意思孝服就是丧事
问题五:算命先生说我28岁要穿孝服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有亲人离世
问题六:防孝服是什么意思?懂命理的朋友帮我分析一下孝服一般是为老辈人去世时晚辈带的,平辈小辈是不带的,所谓防孝服是指自己的长辈或有不测,不知道这样回答你满意吗
问题七:早见孝服是什么意思可能家里父母有一方过世的早???
问题八:算命的防伤小口,孝服,什么意思运特别旺,只是前半年还是要稍微忍耐些,会逐渐的上扬,到下半年就整个旺盛起来了。虽然一开始觉得很没有作为,到了下半年运势就会从低迷的情况转好,原本对于事业等各方面觉得很不是很如意,但是下半年运势就旺盛起来了,金牛座的你对于这景况已经等很久了,终于来临的甘霖,使得你雀跃无比。因为木星运行在八月换星座了,从角度相制衡的狮子座运行到了协调的同象星座处女座内,这为土象的金牛座带来莫大的帮助。除了木星对金牛座本身产生协调共振的作用之外,由于土星运行更换星宫,和天王星之间偶而构成协调的角度,这样的天象位置恰好对于你的事业等多方面,都暗有助力。
问题九:网上算命说我几岁几岁要防孝服是什么意思啊?孝服,就是孝顺的子孙后代,为死亡的长辈而穿戴的一种服饰。根据血缘亲属的远近,总共有五种服饰。所以,称五服。
服,亥意指丧服。按照死者亲属的亲疏远近而穿戴五种不同的丧服。以父系为宗,以自身为基点,上溯至高祖,即为五代之内。假如高祖去世,自己就应该穿孝服;曾祖去世,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都应该穿孝服。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应该穿丧服的亲属。后来将“五服”引申作五代内这一范围的亲属。
问题十:算命时,一子女有孝服,另一子女无,命运测试评述简论:
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向上进取容易成功而富贵,基础犹如立于磐石,泰然安康,心身健康,得享长寿。(吉)
1、总论:坚强的毅力,能克服人生难关,有创业的天才,可积极向外发展成功,必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也要注意意外变故。
2、性格:好胜心较强,待人谦虚客气,但自律较严,交际不算灵活,不肯与人妥协。在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与人沟通。
3、意志: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感觉,比较有进取心。要防止耐性不足,考虑事情不周全的问题。
4、事业:通过自己辛勤创业,事业成功有望,中年后可一展抱负。
5、家庭:生活大致圆满,夫妻有时对生活细节有争论,子女勤劳孝顺。
6、婚姻:男取勤俭贤淑之妻,要多注意感情交流;女嫁有才干之夫,婚后生活圆满。
7、子女:子女少但有责任感,且都能孝顺父母。长大后成功率很高。
8、社交:乐善好施,有照顾他人的美德,但不一定得到亲友之助,因此要慎防亲友拖累。
9、精神:精神安然,内心有时苦闷,但都能得到安慰。
10、才运:辛劳中有收获,才利可得。自己发展创业能有所作为,意外之财不可得。
11、健康:身体健康,安享晚年,注意神经衰弱、肝胃病等问题。
12、老运:一生比较勤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回报。